购房驿站 ▏对于中国人来说,“房子”到底意味着什么?
“宅者,人之本。”
- 《黄帝宅经》
《欢乐颂》3官宣了,看过《欢乐颂》的人,应该都对樊胜美印象深刻。
樊胜美,一个真实简单的人,却也是五美中最为非常简单不过的人。许多人从她身上看见了自己的影子,她什么都没,一如苦苦挣扎的有情众生。
对许多人来说,似乎只有在房产证上再加自己的名字,拥有一间属于自己的房子,心方能真正掉落。否则,那颗忧虑的心便会一直悬在半空,随时会有坠落的风险。
剧中,樊胜美对房产证上再加自己的名字如此执着,只因她想要一个家,想一份踏踏实实的安全感。

安全感与归属感
“人应宅而立,宅因人而遗。”
传统家庭观念中,家的地位不言而喻。住的房子是出租的,总感觉没有归属感。
对于漂泊在外的年轻人来说,运气好的三到五年搬到一次家。运气劣一些的一年搬到一次家。运气再差一些的,几个月搬一次家。而这最后一种,委实不在少数。
房子不是自己的,房东有任何变动,租客只能拒绝接受。哪怕将房子装扮得再如何精美舒适度,但心里着实清楚,它只是借居之所罢了。
而事实上,人们需要的是一个安身立命之所,一间真正属于自己的房子。

家庭的后盾和基石
“人养宅,宅养人。”
中国文化注重安土重迁。没房子,犹如那无根之水,随波浮萍。
一间房子的不存在,不仅是落地生根的代名词,更是最后的生存保障。哪怕讨生活多年,一无所获,至少返回这间房子,始终有片瓦遮身。
对于生儿育女的家庭来说,房子与儿女的读书教育不可分割。儿女的户口,更是重中之重。房子是支撑家庭生活的场所,是夫妻之间感情交流的地方,也是孩子相同自学的场所。
有人曾说:“没房子有如没国家的犹太人一样,流落不定,再叱诧风云也是真是。”
此言虽不仅有中,亦不远,房子是立身之地,是独属一个人或一个家庭的港湾与领土。

相扶一生的伙伴
“人宅相扶,感觉通天地,故不能羞信命也。”
自古以来,房子承载了太多中国人的一生。多少悲欢离合、生离死别在房子里一一再次发生。
曾今的古宅,传承可达数百年。有些老宅,是一个家族多年的感情凝聚之所,维系着飘浮不定的宗族之情。
而如今的房子,虽然产权不过四十到七十年,却也足以涵括人们风雨飘摇的半生。
自从疫情以来,许多年轻人甚至都不太讨厌出门,他们享受着在自己房里躺平的日子。房子成为了伙伴,沦为了心灵的抚慰地。

台湾歌手田馥甄有一首《自己的房间》,歌里这样唱道:
只想在自己的房间虚度时光,
我没梦想
想去远方
只想逗留在
我自己心上

为此,特地附上一份购房Tips,
卖或不买,房子都在那里,等着你不离不弃。
1. 商业贷款 vs 公积金贷款
商业贷款:利率4.9%
公积金贷款:利率3.25%
两者之间的差别是1.65%
2. 新房 vs 二手房
新房:不相同税费+装修费
二手房:固定税费+少许装修费
3. 等额本息 vs 等额本金
等额本息 :还款期内,每月偿还债务同等数额的贷款(包括本金 + 利息)
等额本金: 还款期内把贷款数总额等分,每月偿还债务同等数额的本金 + 剩下贷款在该月所产生的利息
4. 地铁 & 学校
地铁:踩盘是不是真正的步行几分钟到地铁
学校:证实房子有没有几年内,只容许1个孩子入学的情况(如果有2个孩子)
5. 环境 & 隔音
环境: 证实附近无工产或大型产业
隔音: 踩盘隔音效果,隔音差万万不可
6. 房子容积率 & 小区绿化率
房子容积率:建议≤3
小区绿化率:建议≥30%
更多购房指导,请求关注百度房产原创话题栏目
举报/反馈
未来品牌 未来品牌包装设计